已有一段時間沒有興趣更新這 Blog 及記錄我近期的 CSO V3 車架在佐敦谷公園的遥控車場設定。如果各位有問題可以去 http://www.rc-evo.com 等論壇會有較多現役車手可以解答大家。
調整方面近期因為天氣較冷,而且一早一晚氣溫變化很大。地面找著力其實不大好及變化很大。所以車架我會比之前更走向安定為要的方向。輪胎方面近期比較用多了 Sweep EXP EVO R2 36 套裝呔(用這原因是有朋友給了我很多包),我會建議 30及36的輪胎也要有在手才可。這款 Sweep 套裝呔我有小建議玩前一晚先用 Trinity 白點(6684)處理後放回袋中,第二天用時較果會較好。
車架扭動調整主要是放較軟尾部扭動!其中馬達座前方放棄那鋁合金7字架,直接用短身 3mm 保險絲母固定。後方螺絲便先加點 Associated (1596)螺絲膠,當收緊螺絲後再放鬆回螺絲 3/4圈。然後尾 FR 臂碼只收內邊兩敉螺絲便可。
如果你是 V2 馬達座可以左右兩邊也只收前方一敉螺絲,然後主軸馬達那邊要完全收緊。而別一邊螺絲先加點 Associated (1596)螺絲膠後,當收緊螺絲後再放鬆回螺絲 1圈。而馬達座前方桂位的横收螺絲,同樣先加點 Associated (1596) 螺絲膠後,收緊螺絲後再放鬆回螺絲 1/2圈。
底板是現時買到的原廠 CSO V3 Kit 底板 及 二樓板,這方面沒有什麼特別。二樓板螺絲前後八敉也收緊。
臂碼變化較大!我為了設定頭臂碼再寬一點來減低頭抓著力。所以換上 MTS T^2 的臂碼,再配合 0號 臂碼膠。而尾部繼續原裝零件,只是臂碼介子改成前4mm/後0.5mm厚。
前推桿調整較平,內用了3mm/外2.5mm介子及用了二號孔位。等車架轉彎時減低在側臥時 camber 效應沒那麼有彎心彎。尾推桿角度便多了點!內1mm/外3mm介子及用上較外的3號孔位,等彎心有更多的 camber 效應令尾更安定一些。
油壓方面繼續前後也是 4孔1.2徑,配 Associated 40wt 油。彈簧前用 Team CSO n27/尾 MTS 金色。離地距約前 4.8mm /尾 5.0mm,Droop 前2.2mm/尾2.0mm。
差速器我建議平常要備有組裝好 3K 、5K、7K 及10K sct 四種軟硬度油的差速器。使用選擇方面我只會針對出彎時大油加速時會否 overpower 而甩尾。如果會有明顯甩尾便用軟一點差速油。但我個人會選以較硬為先來配合有較強勁的加速爆發感,再利用個人控制技術來配合。別令一原因是有時我也有需要用這 overpower 時的甩尾來幫助特別情況下入彎。
其他方面 Camber 前 1°/後2°,Toe 前 0°/尾 in 2°。轉向板沒有加介子、轉向柸没有加介子。尾 ARS 推桿原裝孔位配合,內外各一片 1mm 介子。